粵譯評論文章 #

Table of Contents

粵譯評論文章
改良現代聖詩
粵語歌詞小析——讀《改良現代聖詩》
聖詩歌詞不合粵音
填詞請要明聲調
教會中文傳染病
主豈能入贅?
腹瀉傾城
教會中文
聖詩翻譯
詩歌語文影響崇拜情緒
三月三日 (一)日記 - 何穎嵐

粵譯評論文章



寫歌靈感從神而來?
西伯
(轉載自http://www.facebook.com/notes/西伯自己分享自己/寫歌靈感從神而來)

曾幾何時發表過以下文章,對於創作人的我都算是一條熱門必答題,譯詞人或許會對寫詞人有再多一點的了解:

要答你的問題,首先要知道我們現在指的是甚麼「歌」。詩歌大概分為三種:詩章、頌詞、靈歌。(參以弗所書5:19「當用詩章、頌詞、靈歌彼此對說,口唱心和地讚美主。」)

1)詩章
詩章是指Psalms ,即詩篇,大家應該知道被列入聖經中的詩篇,其實是舊約的詩歌集,可惜的是樂譜已經失傳,我們只能拿來閱讀。

2)頌詞
頌詞是Hymns,指當時新一代的詩歌,有時你見到經文中提到門徒與耶穌唱詩後,便出門了,當中的詩歌,大概就是頌詞了。所以,今天我們說唱詩歌、唱詩歌,其實就是唱Hymns頌詞。 我們現在作的詩歌,亦歸入這一類。

3)靈歌
至於靈歌,是Spiritual Songs,是個人受上帝感動,直接向上帝回應(有點即興)的歌~可以有歌詞和曲調,但因為是「直接」和「即興」的回應,有時候只是一些零碎的主音,甚至沒有音,歌詞亦未必有,又或是以「方言」來唱出。大多數靈恩派的學者都認為唱靈歌,特別是以方言唱靈歌,是聖靈充滿的一種表現,是聖靈感動我們,我們從靈裡歌唱,深深地沐浴在神與人的團契中。不是靈恩派信徒可能覺得有點迷茫,某些宗派甚至不接受靈歌或者避諱不談,有些則認為今天不再有靈歌了。


西伯不是靈恩派出身,不過因為曾經工作過的基恩聖樂(共享詩歌協會的前身),是神召神學院的其中一個部門,神召有靈恩派背景,西伯自然可以有機會多作了解。後來,我想學寫敬拜短詩,我們這一代的敬拜短詩,主要是靈恩派率先發展起來的,論到這範疇,我沒有理由不向靈恩派的學者討教(其實模仿短詩是容易的,但亦極容易流於表面;要知道其背後理念、神學觀,便不可以不上課);因利成便,選了一科《教會崇拜》,做其旁聽生,老師則是西伯極之欣賞、經驗與學歷均十分豐富的楊天恩牧師,實在獲益良多。經過上課、實踐與交流,西伯對聖靈感動人作歌這舉動,終於有些少眉目。

上帝會感動人,當然祂也會感動我,許多人都會把這些感受寫下來,像日記般,只不過我選擇以詩歌去記錄罷。小心,「神俾靈感我們」有時會給一些人曲解作像「默示」一般,這是錯的──雖然,過程有點似。


聖經是神所默示的,意思是神透過聖經的作者的手(其實也包括了他們的文化、用詞、表達手法等),把神自己的意旨寫下來,是100%無謬誤的**,這是重要的保障,因為兩約內佈滿了恩典和應許,當然不能有錯。即使默示的過程中滿載了人的文化──有不同的語文、方言、不同的時代、歷史背景、不同的空間、不同的個人感受和學歷、人對事物和靈界極其有限的認知、人要用有限的辭彙對從未看過的異象作出描述......神仍然能像總編輯一樣,巧妙地整理及統一了全文,而且經歷了千多年的寫作期,前後完全沒有半點矛盾。

西伯也曾經歷過一些奇妙的寫歌過程,只可以用「震撼」來形容:由有感動、執筆、完成,整個過程有著無比的靈感,暢順得令人稱奇(用過粵語來填詞的人便會明白粵語填詞的難度),歌詞所要表達的屬靈深度,亦直教自己目瞪口呆──請留意,是自己在寫自己的歌,而歌詞卻在超越自己的境界!心生敬畏之餘,我亦心裡明白,這一定不是西伯的功力!我形容這樣的經歷,應該較接近唱靈歌,或是作靈歌,有點不同的是,我明顯地是用悟性去完成,因為歌曲沒有不合粵語音韻的歌詞,亦經過最後修飾纔公告於世的,可以說,是把一首靈歌(個人經歷),經修改後變成一首頌詞(可供別人唱頌)。這亦正正回答了許多寫作人另一個常問的問題:既然是神感動我作一首歌,我可否/或應否將其修改?我的答案是肯定的。

雖然,上述過程有點「神奇」(亦令我開始有丁點兒明白神的默示是如何的一回事),卻不能說是「神透過你的手寫這首歌」,因為如果「神的靈感動你寫歌」就如默示一般,你就沒有理由有錯別字,你首歌亦沒有機會引錯經文,甚至有解錯經等問題,而你的神學觀亦斷不會有偏差,亦即是說:你寫的歌詞,便是權威!事實上呢?西伯寫的歌都有許多、許多不完美,甚至是錯誤的地方。所以,對於「神感動我們寫歌」,我只能說:「神透過我的親身經歷、別人的見證、聖經、大自然、生活點滴、危難、身邊人的遭遇等等方式來感動我,我就按著感動,用神給我的智慧,用我個人的用詞和說故事的技巧,按著我對事情的理解、音樂的喜好等,利用音樂來對感動作出回應與闡釋。」

學寫歌的兄弟姊妹,請緊記,文責仍要自負,用錯辭彙、詞不達意仍然是您的問題,不要「賴」上帝的感動喔!

15-7-2003


改良現代聖詩


潘柏昌執事
(轉載自 http://www.cbbc.org.hk/cbbc/activity/writing/tung200510.pdf)

現代中文短詩很受教會歡迎,作品的質素 良好;不過,在填詞方面,卻仍有可改善的餘地。

讓我們看看以下一些例子:「讓我體恤衪心意」宜改作「讓我體察祂心意」較為適合,因為只有神憐恤我們,卻不可能是我們憐恤衪。此外,「温馨我的心」也可改為「温暖我的心」,温馨的意思是溫情,通常用來形容人際關係或充滿温情的環境和事物,而温暖的意思是指使用熱力將冷的東西變暖,亦即是說將一個冷漠的心變暖,有加温的 思,因此可能較符合歌詞的原意。「神為我留下了賞賜」亦可改作「神為我預備了賞賜」,因為神的恩典沒有窮盡,沒有「留下」的需要。「律法指引,未蛻變這罪民」若寫成「律法指引,未改變衆罪人」,意思便更清楚了,因為「這罪民」使人想起一個國家或民族,並沒有衆國 民的意思,除非作者的意思是指以色列人;不過,若稱以色列人為「罪民」,那便是太過分了。再舉例說:「感慨,造物與尊貴,褪色……」的意思相信是「被造之物,無論卑賤與尊貴…褪色…」,或「被造之物的尊貴身份…褪色…」,此處的歌詞未表達清楚,令人摸不着頭腦。再說,「啊!聖靈求你引導我禱!」或可改為「啊!聖靈求你引導禱告!」更佳。一般來說,現代短詩的內容十分簡單,沒有複雜的神學內容,不過,以下的一個例子卻令人感覺意外:「…悔改歸向,神治國度…」,神的國度當然是由神去管治,在這裏不必將神治與人 的對比提出來;其實,用「神的國度」是比較上自然,否則便是突然之間出現太多神學詞彙了。

從以上例子,我們可看到幾個重點:
(一) 歌詞必須是用良好中文填寫的,而且是能夠盡量符合文法上的求;例如,不宜把形容詞當作動詞用,或删除不能免去的屬有詞;

(二) 不宜創造一些十分勉強和奇特的詞彙,令人不易明白或感覺不安,例如「罪民」;

(三) 歌詞的內容和思路要清晣,以免別人唱完詩歌後仍不肯定歌詞要說的是甚麽;

(四) 歌詞內容要有獨特之處,是應由深刻的屬靈思想和感情所啟發的;就算是簡單的歌詞也應能夠在歌唱者心中產生共鳴,否則就算我們把詩歌不斷重複地唱,也未必能達至心滿意足的效果;

(五) 當具中國文學的楷模和美感。讓我們細讀「藉主和好歌」中的歌詞便能明白:「世人沉溺罪惡之中,干犯真神聖怒,與神為敵與主為仇,自取滅亡道路……信徒迷戀世俗之中,遠離天父慈懷,靈命軟弱愛心失落,無顏再見父面……」,嚴格來說,好的歌詞應像一首詩,可惜現代人是太忙了,那有心情寫詩?

(六) 符合神學的最基本要求和使用適合的神學語言,例如:「祈求主寶血,憐恤我的心…」實非良好的寫法,可考慮使用「祈求主寶血,潔淨我的心…」或「求仁慈的主,憐恤我的心…」。

現代聖詩的填詞者須提升其中國語文的能力,這非遙不可及的事,況且只要能做到這一點就已經可以大大地改善現代聖詩的質素,使之更多祝福教會。

讓我們為現代聖詩的創作者感謝神,也衷心祝福他們的獻上!


粵語歌詞小析——讀《改良現代聖詩》

楊以澤弟兄
(轉載自: http://www.cbbc.org.hk/cbbc/activity/writing/tung200512.pdf)

上 一期《銅聲同氣》潘執事寫了一篇《改良現代聖詩》,讀過後覺得意猶未盡,也想班門弄斧一下。

很贊同文中說的,現代中文詩歌的歌詞質素實有待改善。不過,我對歌詞的標準比潘執事的或會更嚴。他的標準有三:一是神學思想正確,二是中文能力相當,三是內容思路清楚。

內容思路、中文能力這兩項,不只填詞,基本上是寫中文必不可少的條件。神學思想,比之當然更形重要,所以在《世紀頌讚》這歌集裏,便找到唐佑之博士擔任該歌集的神學教義編審。

但是在這三個標準外,我還要加上一點,就是歌詞一定要配合曲調。這一點是針對用廣東話創作的,因為只有廣東話才需要倚聲填詞。相信大家在唱傳統聖詩的時候,不免會覺得有點怪怪的吧!每個字唱出來都好像變了另一個字似的,這主要是由於粵語有九聲,聲調有所偏差就會變成另一個字、另一個意思。

填詞其實是一門學問,有點脫胎自我國的詩詞歌賦。不過每種文體都有它最璀璨的時代,漢賦唐詩宋詞元曲,但這些畢竟都已過去了,也如潘執事說的:「可惜現代人是太忙了,哪有心情寫詩?」不過,現在的歌詞,多少和詩詞曲有些關係,所以,倚聲填詞就像填詞牌曲牌一樣,而不合律就是不依平仄一樣,(手緊一點的連不押韻也算犯錯)算不得是詞。當然,把關的一定是內容思路清晰和正確的神學思想,絕不能因音害義。

潘執事用了幾句歌詞做例子,較多的是引自《請差遣我》。這裏就容我也當一下評論員,批評一番。但請留意,我下面的提議不一定好,大家也不一定都同意。現在先看看歌詞:

感慨!造物與尊貴,褪色、墮落、變更;
百載磨練、律法指引,未夠銳變這罪民;
主卻降世,掛十架成贖祭,已粉碎罪權勢;
頃刻間會驟見天國來臨,誰可替我預告?

驚歎!叛罪與歪理,已消耗盡眾生;
痛心世間尚有萬民,十架大愛總未聞;
天國已近,世代快成絕韻,要甦醒真愛心,
天天的努力去搶救靈魂,誰可替我做到?

請差遣我,替你宣告,你是神!
誰亦需要,悔改歸向,神治國度,請差遣我。
請差遣我,替你宣告,全地每一顆心都願歸你,
成為活祭,見證真理,請差遣我。

〈請差遣我〉
吳秉堅曲 梁沃厚詞

我猜想「造物與尊貴」是類近潘執事筆下的第二個意思:詞人感慨人類在一眾受造物中雖然甚為尊貴,但是依然頑梗悖逆。我想,這一句可改作「被造(受造)縱尊貴,褪色、墮落、變質」:雖然「質」字不押韻,但可以補「變更」一詞沒有貶義的欠缺。「未夠銳變這罪民」一句,我不能肯定詞人指的會否是一眾神的子民。依潘執事的斟酌,或可易為「但卻未灌醒罪人」、「但卻未變改罪人」、「未變是眾多罪人」。我也不能肯定有沒有「銳變」這一個動詞,「蛻變」倒是有的,不過多部詞典都說帶有貶義。

第二段頭兩字「驚歎」的用法可能也有問題,因為「驚歎」是褒義詞,是「驚訝地讚歎」的意思,難道詞人真的「驚歎」壞種子在人心萌芽生長?只好改以「悲嘆」。「叛罪」一詞又是否成立呢?叛逆罪嗎?是否可以用「罪行」代替呢?也許直接用「叛逆」還更清楚。中段的「絕韻」,也是褒義詞,要改。這個要改甚麼呢?我還沒有靈感,大家不妨細想一下。

主歌的最後一句無可奈何要加標點,因為說話的人改變了,說「誰可替我預告、做到」的很明顯是神(見《以賽亞書》六章八節)。這個轉折,要嘛改「我」做「你」,保持信徒是唯一說話的人;要嘛加上引號--當然,這只是文字上的執著,唱歌的時候分不清楚。

副歌有沒有問題呢?當然就是潘執事點出的「神治國度」。但我卻想從另一方面看。跟據旋律,要宣告的不只是「你是神」,而是整句「你是神,誰亦需要悔改歸向,神治國度」,那麼,悔改歸向的對象就該只有一個,那就是神。整句歌詞應該是說:誰亦需要悔改歸向你--神。後面「神治國度」變得多了出來。我建議的會是將之改為「回復潔淨」。

舉這許多「缺點」不是吹毛求疵,更不是要扮專業,只是基督教既有音樂的宗教這稱謂,而我們的確有很多美麗的詩歌,我們更該保全(或存?)神賜給我們音樂的恩賜,絕不可失禮了神。要是歌詞沒有質素,我倒寧可繼續唱《頌主新歌》裏的舊歌--只要用心用靈去唱,舊歌仍然是新歌。

我想潘執事寫《改良現代聖詩》時會有拋磚引玉的期望;可惜,現在變成了拋玉引磚!恕罪恕罪!


聖詩歌詞不合粵音

星島日報 2000-12-24

我相信多數聖詩歌曲的中文歌詞都是以普通話為依據的。舉〈平安夜〉為例﹐它以英文歌〈Silentnight﹐Holynight〉的曲為本﹐填上中文歌詞﹐歌詞是﹕「平安夜﹐聖善夜﹐萬暗中﹐光華射﹐照著聖母也照著聖嬰﹐多少慈祥也多少天真﹐靜享天賜安眠﹐靜享天賜安眠。」歌詞填得很好﹐但如果不看歌詞﹐用廣東話唱出來就變成了﹕「拼安夜﹐聖線夜﹐萬庵仲﹐光嘩蛇﹐趙著聖霧照著聖認﹐多兆蚩昌多蕭天陣﹐正向天嗤岸免﹐貞向天賜按眠。」
另一首〈普世歡騰歌〉﹐聖誕崇拜時都會唱﹐中文歌詞第一段是﹕「普世歡騰﹐救主下降﹐大地接她君王。惟願眾心﹐預備地方﹐諸天萬物歌唱﹐諸天萬物歌唱﹐諸天﹐諸天萬物歌唱。」用廣東話唱就變成﹕「鋪西歡騰﹐救住下降﹐戴地接她郡汪。慰冤忠心﹐于悲地方﹐住天萬物個昌﹐住天萬物個唱﹐住田﹐諸天萬物歌唱。」兩首聖歌都有約半數的歌詞變了另一字音。
以前讀書時唱聖詩﹐覺得音樂悅耳動聽但唱來不順耳﹐如今從粵音看﹐發覺很不對勁﹐用普通話唱﹐稍覺舒服。但用粵音唱聖詩的人數以千萬計﹐為甚麼不能夠填上粵音歌詞﹖
同事老舒認為這是因為原有的歌詞內容符合教義﹐不便更改。我同意他的分析﹐但我認為擅粵語及懂填詞的基督徒﹐應該把部分最常唱的聖詩歌曲﹐填上貼近粵音的歌詞﹐令唱的人唱得更舒服。
-----

填詞請要明聲調

陳耀南
信報財經新聞 2003-04-23

特別是本報讀者,請聽聽:
「炸打(陽去聲)銀行,隊利磅佐追(陰去聲)多」
唱譜:si-la-sol-sol, si-si-si-do-re-do-
他說什?
許多年前在港,常聽到這句廣告歌曲。不知現在是否仍在播放。
「對你幫助」是否「最多」,我不知道;對我幫助卻是不少–當我們講論聲調,要找反面教材的時候。
粵語聲調,平上去各分陰陽(高低),入聲更有高中低之別,遠比入聲消失的普通話豐富。配合音階,陽平如do陰平若la,其他調類,也各有配合。歌曲優劣高下之別,便要看旋律與文字的音調是否相配。
三優有時竟會合成一劣。許多基督教聖詩便是例子。優美的旋律來自西方民歌甚至大師作品,優雅的歌詞原是外文,漢譯也字字出於《聖經》,看去也是教堂常見的「話語」–只是如果不望著文字,單憑耳聽,十九不知唱的是什。–就因為翻譯的人,不重視(甚至根本不明白)聲調。
「有同感焉」的行家陳漢森先生有段妙譯,我在悉尼偶然見到,如今把讀法加在括弧之內,並且酌改一兩字,請大家「欣賞」:
拼安夜,聖線夜,萬(陰平,如「攀」)庵仲,光(陰去,如「擴」)華(陰去,如「掛」)蛇。趙著聖霧照雀聖認,墜兆賜腸也多蕭天陣……。
夠了。夠了。慈祥的人當然憐愛天真,同道為朋更必定體諒主內肢體。要忠於原文、本於聖教、合於旋律,實在很難不顧此失彼。習非成是,許多人可能覺得這樣才「屬靈」,這樣才是聖詩呢!
請聽聽早年畢業港大中文系,現在墨爾本的彭勝強先生,調寄粵曲《戲水鴛鴦》的「感恩歌」:
「我地年紀老,幸有神庇佑,靠主一世無愁。咪憂,全副交託,主恩必夠。看春宵:花市燈如晝!
夏日更好,秋也有成就。冬天過去。衷心讚句:主情厚!」
又請聽聽紅線女的千金、紅虹調寄《紅荳曲》的作品:
「主啊!親手來領路,毋畏那荊棘路途,幽谷可以渡過,絕嶺亦能行無數 ……。」
–是不是聲入心通,字字妥貼?
-----

教會中文傳染病

陳耀南
信報財經新聞 2004-04-13

筆者須首先自承:入教會太遲,而又粵籍中文教師「職業病」深重,更或者「靈性不足」吧,所以,下述感覺特別強烈。其次,筆者在港決志,在澳入會,十年間筆者有往來二地參加聚會,更覺兩地教會之中的中文運用習慣如出一轍,好的,是薪火相傳;壞的,是「交叉感染」,為了檢討改進,請讓在下就文字的三方面,報憂不報喜:
(一) 形
香港不久之前還是英殖民地,澳洲主流社會用的也是熱遍全球的英文,所以,華人教會書面中文夾雜ABCD,極少人能寫像個樣子的方塊字、教會門口如有福音對聯真是「荒漠甘泉」……等等,早已慣見司空,無足為怪,「入鄉隨俗」嘛。
(二) 音
這點,實在不能怨英文,更不敢怨上帝,而是對「人間有不同語文」,而「粵語有九個聲調」,這些上帝所允許存在的事實,順服、思考。且聽—
怨豬鋸瘦胃,圓注據仇威……。
霉奉市常,驥廟濕嫁……
願住狄氣隨餓,私我特辰擤名……
京秧鍾性,徒二怨工由息……
榮搖,跪與振神,他星就大私,胃愛噬恩,心自雌蝦篤擤紙……。」
夠了!夠了!當你步過某間常見的特別樓房,在熟悉的旋律中,眾人引吭發出上述聲音,你知道他們想唱些什麼嗎?提示:他們用粵語。唉,天曉得,天當然曉得。上帝明白一切,悅納一切—如果唱者盡心盡意盡性盡力的話。
只不過,如果想人聲入心通,感動歸主,請認真學習一下;不要讓優美的旋律,精雅的英文,豐富的粵語,三樣好東西透過劣譯、劣作,變成劣品。
或者,有顧嘉煇、黃霑式才學的人,願主憐憫、賜福,感動他們歸主。
(三) 義
「賜福」不是「祝福」。
教會裏嚕囌不通的中文太多了,既不通又不敬的,是主禮者那句:
「經文讀畢,願神親自祝福佢自己話語」—唉!如此中文!
請讀讀《民數記》6:22-27.23:20「祝福」的是牧者、祭司。「賜福」的是造物主,希伯來原文都是「說好話」,中又就有不同,請想想:獨一、最高的神,向誰「祝禱」?
-----

主豈能入贅?

陳耀南
信報財經新聞 2004-05-06

修養全無進步。仍然沉不住氣。氣往上衝。電話掛斷了,手仍在微微顫抖。
自稱是「姊妹」。沒有自報姓名。問她何由得知舍下電話,說︰「你不必問,我自然有辦法。」又問︰「你是在××會聽唱這些聖詩嗎?」恐怕是認識而不熟悉的人吧。
「你在光、我在黑;大名又不講,對我不大公道吧?」「你對唱聖詩的人也不公道呀。」唉,如此邏輯。她身邊的人一定習慣吧?可惜我不習慣。
再分辯下去一定吵架,「『願主居首位』,你竟寫成『怨豬鋸瘦胃』,必定不是一聽便寫︰必定是心中預先有個想法……。」
算了。算了。再聽下去只有更動氣。「我從來沒有心絞痛,看了你的文章我的心絞著痛。所有人都罵你為什麼寫這篇東西,《聖經》這麼多東西好寫,你為什麼要寫這些……。」
算了。算了。你一面辯解,她一面責罵,又不知道她是誰,聽聲音似乎是位老婦,再不收線,一定被罵為—。
四月十三日拙欄〈教會中文傳染病〉,提及筆者聽不慣許多荒腔走調,把動人音樂、優美西文、高雅原意合而為不知所云、聽而不知其義的翻譯聖詩,因此擇舉數例,呼籲注意、改善。其實以前也有引述過一位行家陳漢森先生用《平安夜》而表達的相似感慨。(近時好像少看到這位宗先生的大文了)相信教會內外,有同感的人不會太少吧?
不會少。上述電話之後兩個小時左右,收到一位弟兄的傳真,訴說有首《神是愛》的聖詩,竟有這麼一句︰
在我心有一處空虛
填滿靠主你入贅
撇開「斷句不宜」這點不談(即如羅文唱的︰「敢抵抗高山,跨過望遠……。」)侮辱性的「贅」字,怎可用於上主?
對。不必查專門古籍。《辭海》就很清楚了。賣子為奴不贖身,就婚女家謂之入贅,比擬為人體的贅肉。
隔天,又收到本報轉來,遠在加拿大的讀友,鄭志樑先生賜函︰「教會常用的術語,不少欠通順……,詩歌也需要大量更改……可喜的是一群有心人創作了大量本色化的新聖詩……。」唉,好!
-----

腹瀉傾城

陳耀南
信報財經新聞 2004-08-24

霍亂流行、震動全市?
不是。是一位關心粵語聖詩走調問題的行家、陳漢森先生,聽了聖詩《青年向上歌》首句的感覺。
「要震城……」
音樂簡譜是:3-215.……
英文原句:I would be true....
中文是:「我要真誠……」
此歌筆者少時便已喜唱。譯者不是等閒角色:一九三三的劉廷芳博士。他的哲嗣,如今也是有名傳道人和神學研究者。
強調向上、突出決志的青年自己,所以第一個字,就是第一身自稱,合情合理。
可惜「我」字粵音陽上聲,國音第三聲,都與旋律高亢的第一個音符不相稱,於是變調,令陳先生一聽,以為「到城都震」。
八月中,蒙雪城中央浸信會謝牧師寄示七月十八日香港基督教刊物《時代論壇》,影音使團主辦「一口氣音樂聽證會」,善樂堂主任林國璋牧師引述陳先生在《明報》撰文所說。筆者在本報拙欄之言(四月十三日?五月六日?)也蒙引述。他也引述余少華所說:「粵語聖詠,其歌詞與旋律之不配合,倒字之多,已有近一世紀的傳統,或者成為一種風格了。」
是的,許多人更習非成是,甚至以為唱聖詩就是如此,像西人講生硬的中文,才更「屬靈」,更近上帝-因為當年基督之道,由西人傳來吧。難怪筆者呼籲不要把「願主居首位」變成「怨豬鋸瘦胃」,被一位自稱基督徒的女士,打來匿名電話,教訓一番了。
據報道:當晚林牧師等即場示範會友梁臻階重寫的歌詞,開首幾句變為:
「真心摯誠,才無負親友信任;
反省潔淨,亦全賴您關心……」
對了,不只字字音調妥帖,意思也與原來相去不遠,十多年前,蔣經國總統去世,安息禮拜就奏他生前最喜愛的這首聖詩,當時不知是否只奏旋律?倘有唱詞,當然也只用國語。
是的,國語平分陰陽,入派三聲,總共只有四個,遠不及粵語九調之豐富,變音走調的「危機」,自然也少了許多。不過,母語既是上主所賜,調類愈多,音樂感愈強,字正腔圓,聲入心通,聖詩播道的效果也愈大,有信仰、有負擔的基督徒,難道不應在此努力嗎?

教會中文

胡燕青 (時代論壇)

這個語文專欄是我主動向《時代論壇》提出要寫的。之前我掙扎了很久,怕寫了只會令人難受,卻無法改變現實;更怕別人說我驕傲。我承認,好長一段日子,我都缺乏勇氣。後來我覺得自己至少應該努力說誠實話;至於愛心,我知道自己不足,還須向主祈求。

香港華人教會語文水平低落(創作更不用說了),情況嚴重。這兩三年來,每次參加聚會,我都被簡報上放得大大的別字和病句強烈干擾,無法集中精神敬拜上帝。我多次向教會提出意見,差不多一年後,我才有機會和負責敬拜的牧師坐下來討論此事。我覺得牧師很誠懇,他似乎也希望做點事,於是我提出辦語文班。牧師很高興。但以後再沒有人就此事和我聯絡。又有一次,教會的聖經學院急著找人教中文。那段時間我比較忙,就回到我工作的學校找了一位非常出色的同事來幫忙。他慎重考慮了幾天才答應了。豈料數月下來,此事又不了了之。我去問負責人,他說:「那個班開不成了,因為沒有人報讀。」班開不成,不是也應該告訴我嗎?我也得向同事交代的呀。我不是生兩位牧師的氣,只是想舉例說明教會輕視語文的程度實在叫我詫異。

今早在收音機裡聽見天天以文字行走江湖的主持人把「春寒料峭」說成了「春寒抖筲」,非常震驚。牧者們講道也差不多,幾乎每一次都讀錯一些中文字,例如把「按捺(如書法裡撇捺之捺)」錯讀成「按耐」,「和睦(讀如木)」錯讀成「和陸」,「應(讀如英)許」錯讀成「應(讀如答應之應)許」,「造(讀如做)就」錯讀成「醋就」,而「造詣(讀如醋藝)」卻錯讀成「做紙」等。我想,既然常常要寫「回應紙」給講員,不如就在這兒寫吧。我感謝《論壇》給我機會。我也會說錯的,希望大家也來指正我。

前面所說的,絕非不常用的中文,這一點,相信大家都會同意。我希望各位牧者講道之前,對語文稍微用心。我在學校教書,一班只有二十個學生。我們的崇拜聚會呢,每星期有數以萬計的人參加。如果教會用的都是壞語文,老師們又豈有能力撥亂反正?因此,我決定拋磚引玉,但望這個專欄能夠起一點刺激作用,引發更多討論。

第一O三五期 二OO七年七月一日

聖詩翻譯

胡燕青 (時代論壇)

今天我們要談的是一首讚美詩的中譯本。這首讚美詩叫做Via Dolorosa(即英語的Way of Grief),旋律極為優美。不知為何,歌詞翻譯成中文後錯漏百出。(但本文不會討論譯筆準確與否,因我不懂原文,只能談中文譯本的語文。)

請先看看這兩句:「流著血被打的驅殼,鞭傷竟令肉綻開」(英譯:He was bleeding from a beating, there were stripes upon His back)。

這裡有一個別字。別字是常見的,偶然把字寫錯或打錯了,不必大驚小怪,下一次小心一點就好了。這裡要討論的,不是此類手民之誤,而是深層的語文錯失。「驅殼」應為「軀殼」,「驅」是明顯的別字。「軀殼」帶貶義,指有形的身體,暗示其中沒有靈魂,此處用在主耶穌身上,神學上不妥當。「鞭傷竟令肉綻開」一句更是奇怪。「竟」固然可以解作「終於」,是古代漢語中的常用詞;現代漢語中,「竟」則多表達意料之外的感情,例如:「媽媽把她抱在懷裡,她竟把她推開。」譯文不免引起誤會,好像說:鞭子打下來令皮肉綻開是使人驚奇的。再者,鞭「傷」的「傷」,不就是說皮肉已經綻開了嗎?「鞭傷」這個主語和謂語「竟令肉綻開」無法搭配,因?令皮肉綻開的是「鞭子」,不是「鞭傷」。

這樣的句子,由詩班領頭、樂隊伴奏,會眾連聽數次、連誦幾回。我們這一代痛心疾首,新一代卻「琅琅上口」;大家再也分不清對錯了。

我常聽說弟兄姐妹需要的是鼓勵,只要對方有服侍的心,就不應深責,反要包容。我卻要問:甚麼是真正的包容呢?完全沒有具體?容的稱讚和鼓勵,能讓人進步嗎?包容建基於雙方對錯誤的共識以及對人的諒解。沒有這種共識,就是假諒解、假包容,說穿了,其實是客客氣氣,漠不關心。有服侍上帝的心,就須把最好的獻給祂。讓我們一同努力吧。

第一O三六期 二OO七年七月八日


詩歌語文影響崇拜情緒

胡燕青 (時代論壇)

[[[[mailto:mailto:電郵:info@christiantimes.org.hk|電郵:info@christiantimes.org.hk]]|mailto:電郵:info@christiantimes.org.hk|電郵:info@christiantimes.org.hk]]]]

近年來,教會流行把一些本用普通話或外語創作的詩歌重寫,方便會眾用廣東話唱。改寫後,部分作品水平大降;原創的廣東話敬拜詩歌也不少,其中一些也語病百出,直接影響了敬拜的素質。

創作本能是天父賜給每個人的禮物,人人有權用創作來讚美上帝;但在公開聚會上要求所有弟兄姐妹一同誦唱其作品,則另當別論了。牧者的要經過長期 的神學訓練,要深入理解聖經,還要常常練習講道才可以領導教會,但最重要的是這個人須有來自上帝的呼召;否則,正如張伯斯(《竭誠為主》作者)指出,所謂 「奉獻」只是個人英雄主義。我覺得讚美詩的填詞人或譯者也一樣,須有聖靈的感動,大部分更得接受充分的語文和音樂訓練,才可以寫出/譯出適合在聚會上用歌 詞。如果想寫就寫、說譯就譯,完成後馬上「出場」是不好的。

今天要舉的病例節錄如下:「活者皆因:榮獲上帝恩!原來愛上帝,是目標!人心始終虛空,除非主親充滿!」

先說「皆因」。此詞表達原因,它領起的句子須與前文的全部(皆)論點呈因果關係(因)。但其「前文」是「日頭之下並無新事!一切虛空!」,這個「皆因」用法奇怪。「活者」也是生造詞,不宜用;改為「活著」稍微好一點,不知是不是打錯了字。

再說「榮獲」。「榮獲」本義為「光榮地獲得」,如說「陳先生榮獲本年度最佳填詞人獎」,暗示陳先生得獎是實至名歸的。歌詞中的句子本身就自相矛盾,因為「恩典」一詞暗示了受者的「不配」。

最後要討論的是「除非主親充滿」裡面的「親」。句中的狀語應該是「親自」,不用「親」來代替(古漢語裡卻是常用的,例如「親聆教益」),正如「他們歡欣歌唱」不寫成「他們歡歌唱」或「他們欣歌唱」一樣。下次再談。

第一○三七期.二○○七年七月十五日


http://www.oocities.org/hk/wnho1985/d08mar.htm

三月三日 (一)日記 - 何穎嵐


本週五又來另一場期考了——繼續殺!

我從前在美國的僱主迄今尚未成功地把退稅收據發還給我,確實令我怨氣難下——截稅日期快到,他還不給我快快的幹?那筆退款,足夠讓我買一輛二手豐田Camry呢!我實在非常討厭跟美國人進行任何金錢來往……
上星期團契進行了一次我預料不到的詩歌週會,會中我被要求替一段旋律即席譜上新詞。面對這情況,我不慌不忙地彎下身子,在地上寫字。最終我寫出了數句英文歌詞來,有人因此以為我英文了得。其實,無論是作曲或填詞,英文老是比中文容易,這是由於英文語言的特性是中文沒有的。試想想,以我這種曾在GRE考試中大敗的人,居然還有信心用英文填詞,你就該明白用英文來作曲、填詞真的比中文容易得多了!
近年來,基於香港本地聖樂文化的長期停滯,就開始了普及化的英文聖樂翻譯運動。不少著名的外國詩歌,都被翻作了粵語版本。一方面,我很欣賞翻譯的人求突破的決心;但另一方面,未知是否香港的中文教育辦得太差勁,許多中譯詩歌的歌詞實在缺乏專業水準。
美國的弟兄姊妹們,作為你們昔日的敬拜主領,我謹向你們提供四大原則,以作你們嘗試中譯英文詩歌時的指引。
第一,中文歌詞應當盡量忠於英文歌詞的原意。作曲家對旋律的設計有其獨特心意,往往跟歌詞內容連成一體。因此,若忽視英文歌詞的原意而按著旋律自由奔馳、如入無人之境,翻出來的作品就未必能使唱者同感一靈。當然,基於語言上的限制,這原則不可能永遠持守。即使退而求其次,也不一定是最壞的處境——但至少歌詞必須跟旋律配合得來,聽上去不會有突兀之感(因此為何英文比中文容易了)。陳志傑的《靜望主基督》絕對是上佳之作,忠於英文原詞之餘,同時唱起來毫無尷尬。西伯的《主愛誰媲美》雖然跟原詞差天共地,可是勝在與旋律完全配合,文法運用上亦不失美感,因此仍算為高手之作。
第二,文法表達絕不能含糊不清。唱者對一首詩歌的領受,建立於他對歌詞內容的個人詮釋,而這種詮釋大大聯繫於文法的運用。因此,文法上的舖排不當,輕則影響唱者的思緒,嚴重則導致灌輸了偏離的教導。再者,詩歌是一種很容易廣傳於人群的東西,因此,我們執著於文法的正確是有其必要性。在此舉一反面例子,就是《主愛大能》。譯者太「忠於原文」,卻忽視了中文跟英文本身在文法上的運用有異,以致在這種「強譯」的情況下,歌詞解釋起來就破壞了邏輯關連。
第三,行文遣詞要盡量簡單易明。詩歌的作用只是要帶領人親近 神而已,你不需要像撰寫祭孔駢文般,大耍豐富文采。陳志傑的《神真正心意》一詞,我略嫌深奧了一點。ACM的《除祢以外》,是眾多中譯版裡最簡單易明、同時忠於原詞的版本。
第四,也是最重要的,就是內容跟《聖經》的教導相符。粵語原創詩歌一直以來很少被教會採納,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許多作品中顯露出神學上的謬誤。在公開你們的大作前,我強烈建議你們把作品讓牧師「先睹為快」,而且不單是母會牧師,更要跟其他宗派的牧者先分享,以確保神學上的客觀性。多做一個步驟,少來一個威脅。
雖然以上原則聽起來都很嚴苛似的,但我們作為事奉主的神聖人員,理當認真不懈,把我們力量能夠做到最好的獻給祂。即使犯了錯誤,也不用太驚慌、介懷,只要存著謙卑的心求變就是了。因為 神所看重的不是我們的才能,乃是我們的態度。

Discussions